(图:警惕风电机组高强螺栓断裂,科学守护风电运营安全)
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电作为新能源发电领域最成熟的技术之一,为社会生产生活用电提供着坚实保障。根据国家能源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5.8亿千瓦,增速显著。
未来风电的可持续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风电机组中关键零部件的品质与材料、风电机组整体的可靠性等无疑占据重要地位,而作为不可或缺的紧固件,高强螺栓的质量把控更是意义重大。在风电场中,风电高强螺栓应用在风机塔架、底法兰、中间法兰、顶法兰、叶轮、叶根与变桨轴承等多个关键部位。风电高强螺栓质量会直接影响风电机组的承载能力、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但由于高强螺栓长期野外服役,环境恶劣,维修条件差,对风电机组紧固件的寿命要求就变得更为严格。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风电机组高强螺栓断裂事故也时有发生,或是塔筒连接处高强螺栓疲劳断裂,或是轮毂与主轴间的关键连接螺栓断裂引发连锁失效,最终导致塔筒倒塌。因此,高强螺栓等小部件的质量安全与机组整体质量紧密相连,风电机组的安全在很多时候,也往往藏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里。
风电机组投入运营后,在复杂环境作用下,高强螺栓不仅会受到轴向预紧拉伸载荷的作用,还会受附加的拉伸交变载荷、横向剪切交变载荷或由此复合而成的弯曲载荷的作用,甚至还会受到冲击载荷的影响。高强螺栓受力情况具有典型的部位特征,易形成断裂高发区,如变桨轴承与轮毂部分、轴心部分等。
断裂失效形式
断裂是风电高强螺栓最危险的失效形式之一,根据其断裂机理、微观特征及诱发条件,可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类型。
脆性断裂多发生在低温环境、螺栓材料存在缺陷或热处理工艺不当的场景,断裂前几乎无明显塑性变形,螺栓突然断裂,可能引发叶片、主轴、塔筒等风机关键部件连接失效,严重时导致整机倒塌。
脆性断裂断口整体平齐,与螺栓轴线垂直,呈暗灰色或金属光泽,无明显塑性变形痕迹。微观观察可见解理面、河流花样等典型脆性断裂形貌,裂纹多起源于表面缺陷或内部夹杂物聚集区,可通过低温冲击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判定。
疲劳断裂是风电高强螺栓最常见的断裂类型。风机运行时,叶片旋转、气流波动会使螺栓承受周期性交变载荷,长期作用下螺栓表面或内部的微小裂纹会逐渐扩展,至临界尺寸后最终导致断裂。疲劳断裂通常有明显的疲劳源区、疲劳扩展区和瞬时断裂区,主轴与齿轮箱连接、塔筒法兰、叶片根部等部位螺栓疲劳断裂最为集中。
当螺栓承受的载荷超过其屈服强度甚至抗拉强度时,会发生过载断裂。常见原因包括:安装时过度拧紧、风机运行中出现异常载荷、螺栓选型错误等。过载断裂的断口通常较为粗糙,且伴随明显的塑性变形,如螺栓杆部变细、螺纹拉伸变形。
质量守护
防范风电高强螺栓断裂,科学守护风电运营安全,需从多个方面进行着手,包括材料及成品质量、安装质量、运营监控等多个环节。
通过光谱分析核查螺栓钢的化学元素是否符合标准,避免因合金元素含量不达标影响强度;借助金相显微镜观察内部组织,排查是否存在粗大马氏体、网状碳化物等缺陷,防止材料韧性不足。
检查螺纹牙型精度、表面粗糙度,排查是否存在毛刺、裂纹等缺陷,减少应力集中点;检测螺纹脱碳层厚度,防止脱碳导致表面强度下降,诱发疲劳裂纹;开展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保证载荷试验等测试,确保螺栓承载能力达标;进行冲击韧性试验,避免因低温韧性差引发脆性断裂;通过无损检测排查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内部裂纹等内部缺陷。
在对风电高强螺栓进行安装时,应做好预紧力等方面的检测,确保预紧力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预紧力不足或过高引发断裂。还要及时排查是否存在偏斜、支撑面不平整等问题;确认防松结构安装正确,防止后续松动加剧磨损和疲劳。
运营维护时,通过日常或定期巡检观察螺栓表面是否有腐蚀、裂纹、变形等迹象;根据实际需要采用超声检测、磁粉检测等手段,排查螺栓内部及表面隐藏裂纹,尤其关注螺纹根部、圆角等应力集中部位实际情况。
在做好相关质量检测的同时,也应加强对高强螺栓失效的动态监测,尤其要跟踪服役过程中的载荷变化和设备振动情况,当载荷超出设计范围或振动异常时,及时预警并停机检查,避免过载或振动加剧导致断裂。
结语
风电高强螺栓作为保障风机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连接部件,其断裂失效可能引发设备故障甚至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把控至关重要。加强对高强螺栓的质量控制,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多维度质量检测,做到防患于未然,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也更有利于我国风电行业的长远发展。
安徽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中钢检验检测安徽分公司为你推荐警惕风电机组高强螺栓断裂,科学守护风电运营安全。更多新更新的动态信息尽在安徽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中钢检验检测安徽分公司官网,同时你还可以了解检测小知识检测小知识 其它信息或浏览新闻媒体。